- 《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》优秀教案设计2017-5-24
- 《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》优秀教案设计2016-10-26
- 《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》优秀教学设计2016-10-19
-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最新教学设计2016-5-25
-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公开课教案设计2016-4-22
《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》优秀教案设计
教学过程
一、创设情境,揭题质疑。
1、播放伊拉克战争影像,教师导入。
听着这悲痛的声音,看着这凄凉的画面,我的思绪也随之飞到了远在海湾地区的伊拉克。同学们,此时,你想说些什么?
你们知道吗,世界上还有许多人们像伊拉克人们一样,因为战争而失去了自己挚爱的亲人,失去了本该属于他们的幸福生活。战争是无情的,战争是残酷的……今天,让我们一起去聆听一个中国孩子的呐喊吧!
2、读题质疑。你想通过学习弄懂哪些问题?
(1)这个中国孩子是谁?他向谁呼唤?
(2)他的呼声是什么?
(3)他为什么发出这样的呼声?
二、初读通课文
1、学生自读课文
2、交流讨论,主要解决问题:
这个中国孩子是谁?他向谁发出呼唤?他的呼声是什么?
(原中国北京二中的雷利同学。他向前联合国秘书长加利以及整个国际社会呼吁:“要和平,不要战争!”)
三、突破重点,读中感悟。
(一)理解:他为什么要发出这样的呼声?
多媒体出示自读要求:
思考并勾画句子:
1、雷利的爸爸是个怎样的人?(用横线勾出)
2、当今世界的和平环境怎样?(用波浪线勾出)
学生分小组读课文,勾画相应句子。
1、读1~4段有关句子。第一层理解:“我”的爸爸作为联合国的一名军事观察员,在执行维护和平的行动中壮烈地牺牲了,我很悲痛,希望世界上不再有战争。
爸爸是个什么样的人?你是从哪里知道的?指导学生通过朗读体会到:
爸爸是个出色的人。我们能够从“我的爸爸精通四国语言……”看出来。读出自豪的感情。
爸爸是个热爱和平的人。我们可以从“两年以前,我亲爱的爸爸作为……”“爸爸的嘴张着……”看出来。
爸爸是个爱妻子,爱孩子的人。从“我至今都忘不了……”能看出。
从“鲜血染红了他的征衣……”。你体会到什么?
学生:我能从这里体会到爸爸的尽职尽责。
适机交流解决有关问题:联合国指什么?什么是维和部队?
(3)学生自由感情朗读
(4)配乐齐读
第二层理解:因为今天和平之神并没有永驻人间。
1、爸爸为和平献出自己的生命,却“死不瞑目”,原因是什么?
学生读第5、6自然段。
2、学生质疑,主要为:
(1)为什么说“和平之神并没有永驻人间”?
(2) “世界并不太平,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,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‘和平之花’。”什么意思?
3、你知道哪些地方还“弥漫着战争的硝烟”?
学生列举自己收集的资料。
老师也给收集到了一些资料,请看——(主要是一些战争中带来灾难的数据统计。)
4、看到这一组组惊人的数据和这一张张凄惨的画面,你最想对联合国的秘书长说什么?想对发动战争的国家说什么?或者想对处于水深火热中的老百姓说什么呢? 《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》优秀教案设计
5、小结:是啊,战争给人们带来的只有铮铮的白骨和成堆的尸骸,它不仅是对生命的摧残,更侵蚀着每个纯洁的心灵。雷利正是看到了这点,才发出了和平的呼声。让我们一起读读他的呼声吧!
(三)理解:他发出了什么呼声?
1、指名读。
2、层层递进读。(配乐)
四、讨论升华
1、讨论交流“为了制止战争,保卫和平,我们能够做点什么?”
2、强化朗读,升华情感
让我们再次替雷利和他的父亲呼唤一次。
让我们再为所有战争中失去亲人和家园的人们呼唤一次吧!
最后,让我们都站起来,同地球一起呼唤吧!(朗诵《地球的呼声》)
隔海相望的陆地,